本文转载自:价值线(ID:value-line)
来源 | 纯洁的微笑(ID:keeppuresmile)
作者 | 云游小生

考试刚结束,几个高中生大喝了一场酒,一身酒气冲到黄浦江边。40年后,这群少年里一个叫张忠谋的人,创立了全球三大芯片代工厂之一的“台积电”,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华人企业。被裹挟进到底是台湾人、还是美国人,又或是中国人的问题中。如果拍成电影,张忠谋大概就是个人奋斗、家国情怀、社会动荡、历史起伏最好的剧本。
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,华为和台积电,成为一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中国两大企业。同样是中国人创立的科技企业,只是一个在大陆,一个在台湾。那一年,日军攻入衡阳,疯狂投掷燃烧弹、毒气弹,血肉横飞后,衡阳城只剩废墟青烟;那一年,张学良手握20万重兵,却被2万日军轻松占领了78万平方公里的东三省。1937年,北方的卢沟桥枪声响起,南方的广州被日军飞机轰炸。战火连天、日伪蹂躏。城市和城市的人心,都在急剧变化。船几点到、车几点来、东西够不够吃,钱够不够抢、命够不够硬。日本人的枪炮就架在黄河对岸,火车进了射程,黑暗的车厢里人们屏住呼吸,只有刺耳的“咔嚓”声在幽深的山间飞舞,颤悠悠的火车被惊得更加颤悠悠。当车灯复明,人们才哭一般的欢呼起来,心惊肉跳转换成劫后余生的兴奋。有过这种极端体验的张忠谋,即使多年以后,也依然刻骨铭心。山河飘摇、风云动荡,满眼都是血雨腥风和生而为人的屈辱。
从睁开眼看世界的那一瞬,逃难与恐惧就被深深镌刻在骨子里,此后便是一生。
在重庆上中学,张忠谋吃的最多的,就是榨菜。
那年头,你要问什么是幸福,手指的方向一定会是食堂。学校组织杀虫,把被子拿去蒸,可要不了几天,臭虫又出现了。人人高声欢呼,好像中国100多年的耻辱都被洗刷了干净。中国被列强欺辱了百年,终于有出头的日子了,建设国家的大业就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。从宁波一个小县城的财政局长,到担任银行经理,张忠谋父亲也得到了升迁,一家人从重庆迁往上海。颠沛流离了十几年,坐下来时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快乐。张忠谋考上沪江大学时,徐蚌会战(大陆称“淮海战役”)开始了。在动荡的社会里见缝插针地寻找生路,听上去挺悲哀的。张忠谋和父亲一同把目光投向了彼时人类科学的温床——美国。
美国是二战时唯一一个本土未被破坏的国家,拥有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。
每一家美国人,都有冰箱和洗衣机,工作几个月,就能买一辆汽车。刚从混乱、贫穷、黑暗的乱世中出来的张忠谋,一下子就被吸引了。在波士顿东北大学做教授的三叔,帮张忠谋申请了哈佛大学。1949年,1100名哈佛新生,张忠谋是唯一一位华人学生。他刚满18岁,眼里的白种人都像异族,不敢说话,害怕被歧视。好在哈佛热情乐观的环境,总有同学邀请张忠谋听音乐会、讨论中国局势、观看球赛,多元包容的同学们让张忠谋渐渐融入了美国文化,心理隔阂一点点融化。大洋一边传来消息,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国民政府在台湾成立。但能给张忠谋的只是第一年的学费,以后只能靠奖学金与半工半读维持求学。二战后美国飞机、车船行业发展飞速,显然是未来的热门行业。一边是繁重的学业,一边张忠谋找了一份打字的工作,连续打字两小时,能赚一顿饭钱。张忠谋帮教授计算热力表数字,每个小时又能赚9毛钱。学术界只有两类工作,第一类需要思想,第二类就是枯燥单调。你既没有资格做第一类,就只能做第二类。中国人在美国找一份好工作很难,政界根本进不去,商界、金融、法律公认的高难度。然而,事物总是以偶然的错误开始,又变成命运巧妙的安排。在重庆,张忠谋保送进最好的南开中学;到了上海,读的是最好的南洋模范中学(后改为”上海交大附中“);申请留学,也是地表最强的两所大学哈佛与麻省理工。两次博士考试落榜,一夜之间否定了张忠谋20多年学习之路。剩下只有两条路:转到不如麻省理工的学校读博,或者找工作。他并不知道,这个决定将成为影响自己一生命运的节点。当时,他不过以为这是生命长河中又一次普通的人生选择。
一天,福特面试官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付费电话,来电人自称张忠谋:“我很想来福特,但另一家的offer比你们高一块钱,你们能不能提高我的底薪?”恼羞成怒的张忠谋转身去了希凡尼亚——比福特高出一美元月薪的半导体公司。在踏入公司大门之前,他对半导体的认识,只是字面上的意思。他只是希望招个懂机械自动化的人,来帮他们建一个“大工厂”。1948年,贝尔实验室利用半导体特性发明了晶体管。意识到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后,在1952年投入商业生产。等到1955年张忠谋加入希凡尼亚时,全美只有二三十家公司从事半导体业,一知半解但又都充满希望地在黑暗中摸索前进。(集成电路产业简称为 IC(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),由于是芯片的最重要、最核心组成部分,因此人们往往将其称为芯片产业;此外,由于集成电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大型集合,通常人们又将集成电路产业等同于半导体产业。)每天十几个人举着放大镜,把一根根细细的铜丝穿过软软的晶体管电极,高温焊接,同时也损坏部分电极。张忠谋翻出大学中学过的《热之传导》,改良了焊接方法,良品率大大提高。这一举动让张忠谋一下子吸引了公司高层的注意,高管们甚至坐下来请张忠谋教他们如何焊接。遇到同好,一起彻夜不眠搞研究,响亮的笑声总是在四周响起。可年轻人的热诚救不了公司的亏损,半导体行业脚步既快又无情,毫不理会技术上慢慢落后的希凡尼亚。当张忠谋含泪裁掉跟随自己的两位工程师后,也转身离开了。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,从此一头扎进半导体行业,一干就是一生。

又像三级跳远,有时每一步都能数清,有时轻轻一跃,就过去很多年。每个人走路都带风,工程师们主动加班,没人为此要加班费。正当张忠谋沉醉在“为目标奋斗”的氛围中夜以继日时,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悄悄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。经常与张忠谋喝咖啡讨论晶体管的杰克·基尔比,发明了集成电路。(仙童公司的诺伊斯几乎同期也发明了集成电路,两家公司纠缠数年官司,后来裁定二人共享荣誉)(PS:诺伊斯,10年后与发明摩尔定律的摩尔,共同创立英特尔)然而,身在德仪的杰克·基尔比醉心于发明创造,对管理毫无兴趣。当德仪成立集成电路事业部,张忠谋成为总经理。然后公司出钱,送他去斯坦福读博士,归来后,成为研发部经理。英特尔认为一个中国人管理的企业,正是德仪的弱点,准备集中火力开战。而张忠谋不顾公司反对,下血本研发内存,将英特尔引以为傲的内存事业打的头破血流。事实上,与英特尔一战只是张忠谋的狂风暴雨中一个小雨点。只要德仪开发出新品,每季降价 10%,即使亏本也执行。买主乐成了一朵朵太阳花,同行却像吃了黄莲,想骂人却苦的张不开嘴。张忠谋挑起的价格战,逼退了一个个同行,也逼着自家产品和技术飞速迭代,德仪产品席卷全球,成为霸主。人们甚至相信,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,除了他自己,似乎没有人可以胜利,即便是英特尔、摩托罗拉。美国《电子》期刊说他是“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,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。”年仅40岁,哈佛、麻省、斯坦福三大学府求学,美国商界高管第一华人。那时的他,春风拂面,未来如同德州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,无限绵延。然而当新任总裁决意向消费电子产品转型时,张忠谋离开了德仪。虽然带着团队开发出好莱坞大片《E.T.外星人》的周边(全球第一个用语音单晶片做出来的玩具“SpeakandSpell”。)但他仍想回到自己投入半生热爱的半导体,而不是…去做一个玩具。
1969年,地球的另一边,台湾经济部长孙运璇参观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。于是,1985年,台方聘请美籍华裔、有技术有经验的张忠谋担任院长,就像是一场“蓄谋已久”的策略。出任院长第二年,56的张忠谋成立“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”(简称台积电)。他知道台湾缺少芯片设计能力,于是,他将公司定位在“专注代工”。招揽人才,老部下不愿来,言词闪烁。台湾毕竟落后,代工这种模式更让他们觉是胡闹。趁热打铁,又把有点私交的格鲁夫——时任英特尔总裁——“骗”到了台湾。格鲁夫不是加入台积电,而是英特尔刚制定了雄伟的计划:要做地表最强CPU。半导体有 200 多道制程,英特尔在台积电一道一道地检查,连更换机器都要得到他们的允许。90年代,美国开始向台湾转移电子工业,技术与工业的交叉,瞬间燃起热烈的科技火焰。张忠谋与潘文渊(原美RCA微波研究室主任)送出40多位精英,到美国无线电公司(RCA)学习技术(当中就有日后创办联发科的蔡明介)。2002 年,台积电成为全球第一、也是最大专业晶圆代工企业,号称全球 IC 行业的“中央厨房”。高通、苹果、华为都愿意将芯片交给台积电生产,因为这比自己设计、生产成本要低的多。当年被人轻蔑的“代工”模式,成了被追随模仿的产业。张忠谋不是创办了一家企业,而是创造并成就了两大产业:专业的半导体制造代工产业与专业的半导体设计产业。台积电就是台湾经济的崛起,台湾之光,大到不能倒的巨人。似乎一夜之间,张忠谋成了台湾人的“稻盛和夫”。
中芯国际董事长王阳元,曾当着中芯创始人张汝京的面,对张忠谋说:如果你早来一个月,我就不跟他合作了。
张忠谋和中芯创始人张汝京,是在美国德仪时的旧同事。1987年,56岁的张忠谋受台湾之邀,放弃经营半生的美国中产生活,建立台积电。1997年,49岁的张汝京放弃美国打拼的辉煌,回到从小长大的台湾,建立“世大积体”(芯片代工)。台当局连连发出通辑令,取消张汝京台籍身份,勒令10年不得踏入台湾土地。之后的2003—2004年,台积电与中芯连打3场诉讼,控告中芯“盗窃商业机密”。有人戏谑:张忠谋是被捆绑的巨人,阿扁政治的牺牲品。直到2004年,历尽波折,张忠谋才终于在上海设厂。张忠谋不是张汝京,面对疯狂的政治漩涡,他无法像张汝京那样如猛虎下山、不管不顾。更多的,是裹挟在几股势力中,如一叶扁舟,谨慎而小心的摸索前行。
图源/网络 左:中芯国际张汝京 右:台积电张忠谋
台湾竞选,传言韩国瑜要找张忠谋当副手;台积电当即表示,不可能。更早的报道,“副总统”陈建仁专门修改条款,又称“张忠谋条款”,将他的名字挂在“总统府资政”上。他是台湾的产业支柱,又是郭台铭的表姐夫,每一任当局都想拉拢他。33个春秋,就像看了一场盛大的展览,路在乱草中迷失,野地变成花园,家禽上了天!80多岁的年纪,常常叼着烟斗在大学里讲课,一讲就是三小时。教材是自己写的,每次讲课,都有几百位CEO们从各地坐飞机跑过来。谁都看得出,这实际上是矮下自己的身子,去抱别人的大腿。表面看台积电一副纵横天下的样子,面对制裁,怕是比华为更脆弱。大部分营收来自美国企业,而原材料供应都来自美国企业,并且难以代替。八十几岁的人了,还出来劳心伤神,这身体也不知能撑到什么时候。看的人心里都明白一个从来不提、却始终明摆着的事实:他无从逃身,永远留在漩涡里,每一天都要一分一秒地度过。当张忠谋走下飞机舷梯,踏上台湾的土地时,命运就为他写好了篇章,余生都只在为这个选择修修补补。前半生是人人艳羡的美国高管,后半生白发满头,毁誉参半。
五十年来,大陆与台湾、中国与美国,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;
免责声明:星火智库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正确价值观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欢迎致电(同微信)18530014218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或依法处理。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ghuozk.com/130255.html